落地项目简介:
环上大科技园落地企业上海政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氢能、燃料电池和储能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核心产品包括双向电源、电池模拟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相关测试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等,覆盖汽车、无人机、船舶和备用电源等多领域。公司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赢市场”的理念,严把质量关口,坚持做出高质量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面整合上下游资源,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引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产业整合,结合自主研发,提供“绿色能源+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测试验证”的全生态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的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等人才占公司总人数的30%以上,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数十项。
(资料图)
本期嘉宾
李政涛,政飞电子创始人。交通大学EMBA,全球500强工作经验,10余年管理及创业经验,宝山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员。
现在氢能经济下有哪些新的机遇,作为氢能技术及应用的开拓者,政飞电子在这个背景下做了些什么?
李政涛: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建设,我国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产业技术进步明显提速。特别是在质子交换膜领域,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持续加大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政飞电子也是如此。在此背景下,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国产化程度已从2017年的30%提高到了现在的70%。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我们的支持也进一步推动国产材料的降本与规模化发展。《指导目录》重点提出对燃料电池膜材料、储氢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指导应用,这也助推了政飞电子在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我们致力于国产替代,关键在于我们的产品在经济性上具备优势、材料稳定性好并形成稳定的产品供应能力,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练好“内功”。以我们的膜电极为例,膜电极制备工艺复杂、研发周期较长,接下来我们会在专业特性上进一步攻关,逐步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们具体在做的产品有哪些?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案例吗?
李政涛:目前我们具体的产品有光伏-氢-电-热绿色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绿氢制取、高效储氢、氢气加注核心设备、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开发的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BOP)、热电联供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燃料电池检测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8日,我们中标了上海科技大学零碳微电网大数据平台项目,与该校共同打造零碳微电网大数据平台。微电网试验平台的建设,有利于用户开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系统等新能源并网、储能关键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提供完整的试验平台。
多种功能应用的微电网应用平台,包括直流微电网试验平台、交流微电网试验平台、交直流微电网试验平台、整套智能化应用平台,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通过应用平台实测数据,可以通过电脑建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字仿真提供可靠数据依据。实验室电气系统为开放式平台提供即插即用接口,通过便捷的系统接入方式,可以方便、安全地接入不同的电气设备和测试设备,预留了电气接口与软件升级接口,自行设备可以方便、安全地替换现有测试平台设备,依托屋顶光伏项目、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平台,积极开展光伏(含设备)、储能、微电网的检测及相关研究业务,促进新能源等领域检测、科研实力的极大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还瞄准了燃料电池测试设备发展商机。当前国内燃料电池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等主要依赖进口,我们拥有响应速度快、售后服务良好等优势,同时能够接受小批量订单,燃料电池企业也会选择我们进行合作。燃料电池电堆单池电压检测控制器(CVM)是自主开发,采用差分原理进行输入电压测量的模块,适用于高压、电压不同系统的差分电压测量,尤其适用于燃料电池单片巡检电压测量。采用了高性能的车用微处理器进行运算,包含88路高压隔离通道,隔离可达到500V。我们的巡检控制器能够提供准确的电压测量数据,可对电堆的性能做出直观的判断。
创业近10年,除了技术研发领域,您在团队带领上有哪些心得?
李政涛:每一项工作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从“我”到“我们”,从奖励个人到奖励群体,以人为本,处处体现双赢策略。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瓶颈,但是我们始终牢记初衷,坚持信息、知识、经验的共享,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极力突破发展障碍,创造轻松活泼的团队气氛,携手共进,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
对政飞的未来,您有哪些展望?
李政涛:“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标,它事关今后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一项重大机遇,不仅是技术革命、生活方式进化,更有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政飞将极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好风光储氢一体化工程项目,促进“碳中和”目标下的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科技引领为客户创造价值。
(来源:上海宝山)